薛曜

唐朝大臣、正谏大夫
薛曜,字昇华,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薛元超之子,尚城阳公主,子绍尚太平公主[1]
万岁登封元年(696),薛曜官礼部郎中;神功年间(697),附张易之,预修《三教珠英》,改正谏大夫,与再从弟中书舍人薛稷并以辞学知名朝野;圣历二年(699),为奉宸大夫。薛曜和王勃家族有着很深的渊源。他的祖父薛收王勃祖父王通的弟子,薛收的母亲是王通的姑姑,薛收和王通又是姑表亲。薛王为世交,薛曜以文学知名当世,是王勃最亲密的朋友。王勃曾经有两首诗专门写给薛曜,《全唐诗》存诗8首。[1][2]

人物生平

薛曜为薛元超长子,褚遂良乃其舅祖,生平事迹,史记不详。
可知者为王勃文友。咸亨初年,曾与之游于四川锦州,王勃有送别诗二首记其事。万岁登封年间(696),任春宫郎中(礼部郎中)。神功年间(697),改正议大夫,与再从弟中书舍人薛稷并以辞学知名朝野。圣历二年(699),为奉宸大夫,与天下名士李峤员半千阎朝隐沈铨期徐坚张说刘知几宋之问富嘉谟等二十六人共撰《三教珠英》,凡 1300卷。久视元年(700)五月十五日,侍从武则天游幸登封石淙山,应制《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诗》,并奉敕正书武后与诸侍从大臣的唱和诗。其后行踪无考,或即卒于长安末年(703—704)。河南登封所立《封祀坛碑》,遒密有致,为其代表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