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篇

战国时期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组文章
《赋篇》是战国时期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组文章,属《荀子》的第二十六篇,由五篇赋和两首佹诗组成。[1]

作品原文

赋篇
有大物,非丝非帛,文理成章。非日非月,为天下明。生者以寿,死者以葬;城郭以固,三军以强。粹而王,驳而伯,无一焉而亡。臣愚不识,敢请之王。王曰:此夫文而不采者与?简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性不得则若禽兽,性得之则甚雅似者与?匹夫隆之则为圣人,诸侯隆之则一四海者与?致明而约,甚顺而体,请归之礼。——礼
皇天隆物,以施下民;或厚或薄,常不齐均。桀、纣以乱,汤、武以贤。[hūn]涽淑淑,皇皇穆穆。周流四海,曾不崇日。君子以修,[zhí]以穿室。大参乎天,精微而无形。行义以正,事业以成。可以禁暴足穷,百姓待之而后宁泰。臣愚不识,愿问其名。曰:此夫安宽平而危险隘者邪?修洁之为亲而杂污之为狄者邪?甚深藏而外胜敌者邪?法禹、舜而能迹者邪?行为动静待之而后适者邪?血气之精也,志意之荣也。百姓待之而后宁也,天下待之而后平也。明达纯粹而无[]也,夫是之谓君子之知。——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