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田

早期京剧琴师“四大名家”之一
梅雨田(1865年-1912年),幼名大锁,原名明祥,又名启勋,字雨田。出生于北京李铁拐斜街梅宅,清 “同光十三绝”中名旦梅巧玲之长子,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之伯,中国著名的皮黄音乐演奏家,是早期京剧琴师“四大名家”之一[a],也是清光绪年间京剧琴师两大流派之一“梅派”的创始人。[1][3]
梅雨田3岁时对乐器产生兴趣,随后便跟着父亲梅巧玲学“场面”[b]。8岁时,拜师贾祥瑞。清光绪八、九年间(1882年-1883年),跟随贾祥瑞在四吉班献艺。光绪十四年(1888年),拜李春泉为师学习胡琴。青年时代,梅雨田已成为“六场通透”[c]的能手。光绪十八年(1892年),梅雨田隶三庆班谭鑫培聘梅雨田为琴师。人们把梅雨田与鼓师李奎林誉为 “双绝”,再加上谭鑫培的唱腔,又称为 “三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梅雨田选入升平署进宫承差。庚子年间(1840年),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戏班停演,为维持生计梅雨田学习修钟表技术,以贴补家用。清宣统三年(1911年) ,帮助梅兰芳创演京剧新腔。民国元年(1912年)8月28日,梅雨田病故于鞭子巷头条寓所,终年47岁。[1]
梅雨田的胡琴手音绝佳,运弓有力、指法熟练、音色纯净、节奏鲜明、板眼严正、随腔垫字、刚不粗豪、弱不纤巧,将胡琴清脆、嘹亮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他门徒甚多,所收弟子有张富贵、陈桐仙、陈寿昌、茹莱卿、董凤年等人。梅雨田为人率直,因而颇为时人所尊重,除其弟子外,许多京剧大家也都登门求教,如著名京剧研究家红豆馆主陈彦衡等,就常受其教益。[6]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