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大学

省属重点大学
川北大学,是川北行署区(省级)的最高学府,脱胎于抗战时期的东北大学,前身是1946年创建的私立川北农工学院。1950年在时任中共川北区党委书记、川北行政公署主任、军区政委胡耀邦的关心和指示下,川北农工学院与川北文学院合并组成公立川北大学;同年9月更名为川北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川北大学经拆分重组,改为师范性质的高等学校并迁入川北行署原址(今西华师大老校区),更名为“四川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共同的前身),“川北大学”作为大学校名退出历史舞台。

历史沿革

川北大学
川北大学
抗战时期,东北大学内迁四川三台县办学。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东北大学迁返后,当时的川北地区高等教育遂成空白。1946年,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教授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的川籍和南方籍为主的大量师资和三分之二学生,续办高等学府,筹备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李季伟教授在《国立东北大学迁移后三台高等教育当如何调整[chú]议》一文中指出:“乘东北大学迁移后,就其原有设备,因地制宜,改设川北农工学院,以期造就经济建设所需之高级技术人才,以图川北农工生产事业之现代化”,引起各界人士关注。1946年4月,四川省第12行政专员督察区(辖遂宁三台盐亭中江、蓬溪、安岳乐至射洪潼南9县)召开教育视导员会议,以出席的各县代表为发起人,推举各县县长、参议长及教育会理事长为筹备委员,成立川北农工学院筹备会,并推12区专员程厚之为筹备会主任,三台县长李劲夫、参议长龙杰三为副主任。5月,成立川北农工学院筹备会,筹备会聘李季伟为院长。据国民政府教育部编[zuǎn]的《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记载,筹备会于5月16日在东北大学校址上开始办公,并以该日为校庆纪念日。
1946年,在原东北大学三台校址上(回沈后留川部分)创建私立川北农工学院,当年10月8日正式开学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