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水之盟-抖音百科
公元626年,突厥十几万兵马兵分两路进攻长安城,陈兵在长安城外的渭水北岸,唐军兵力空虚,唐太宗李世民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6人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汗对话,怒斥背约。待唐朝大军到达后,李世民和颉利可汗斩杀白马,签订和平盟约,也就是“渭水之盟”。之后,颉利可汗率领全体兵士返回突厥。[2]公元629年,李世民展开反攻,并于630年生擒颉利可汗,东突厥自此灭国。[1] 事件背景
隋末大乱的时候,北方突厥非常强盛,史书曾载“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都受到突厥驱使,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割据军阀都向突厥称臣。公元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时,为了免除后顾之忧,腾出双手消灭中原割据势力,就向突厥称臣。李渊秘书温大雅在《大唐创业起居注》中记载,李渊曾说,“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待(突厥)使,愈益敬畏,不失藩臣之礼”,《贞观政要》也记载了李世民对侍臣说:“往者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李渊)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从公元620年突厥入侵凉州开始,一直侵扰不断,唐朝主要以防守为主。玄武门之变,突厥又看到了南下掠夺、勒索的机会,才有了泾阳之战、渭水之盟。[1] 事件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