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率

用于会计、审计等领域的比率
资产负债率(英文名:Debt to Asset Ratio),又称举债经营比率、债务比率,是全部负债总额除以全部资产总额得出的百分比数字,即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2][5][3]
资产负债率是由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得出,也可通过负债总额除以负债加上所有者权益得出[6]。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标志,资产负债率的高低既能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也能反映企业利用借入资金经营获利的能力。同时也反映了企业偿还债务的综合能力[4][7][8]。对于一般行业来说,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高,风险越高,企业越危险。反之,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4][7][8]。对于债权人来说,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对于股东来说,资产负债率越高越好;对于经营者来说,希望资产负债率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9]。一般认为,企业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是40%-60%[2]
资产负债率往往应用于评估企业债务偿还能力,出现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财务管理者则可以从资产负债率的高低判断企业目前的经营情况,具有直观、易于计算的优点[9][10]。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着评估不精确、容易忽视信息、滞后性、以结算变卖资产为基础不符合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等缺陷[11][12]。企业资产负债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出国民经济资本结构状况,如果长期持续较高,容易导致金融危机和政局动荡[9][10]

基本概念

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重要标志,既是微观指标,也是宏观指标。它既可以反映单个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也可以反映行业的资产负债情况[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