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

东汉经学家
1
4
郑玄(127-200),字康成,东汉经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文献学家,东汉北海高密(今潍坊市峡山区郑公街道)人,[1]后世称为“郑公”。[2]
郑玄早年入太学攻读,又师从张恭祖等人学习。[3]郑玄年少即有才名,曾游学十余年,博采众家之长,后来又拜师于当世大儒马融门下。结束游学归乡之后,隐修注经,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成为了当时著名的经学家。[4]党锢[gù]之祸起,郑玄一度遭禁锢,从此更加淡泊名利,不愿出仕,潜心于学术研究。[4] 晚年遭袁绍逼迫,不得不抱病前去袁绍军中,最终病逝于元城,享年七十三岁。[4]
郑玄所处时代,正值政治腐败、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东汉末年,宦官肆虐,爆发两次党锢之祸,文人儒生多陷牢狱,经学遭到严重破坏,经有数家,家有数说。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5]其创立的郑学成为中国汉代之后儒家经学正统,对中国经学史影响至为深远,被誉为中国儒家经学继孔子之后的第一人,亦有“经神”“经学皇帝”等美誉。[6]

人物生平

家室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