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

中国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
冯友兰(1895年12月4日—1990年),字芝生,中国河南唐河人,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新理学体系创立者。[1][2]
冯友兰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19年赴美国留学,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以后曾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
冯友兰一生著作众多,“三史释今古,六书贞元”是他对一生重要著作的总结。他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确立了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1][3]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写成了“贞元之际所著书”(又称“贞元六书”,即《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标志其“新理学”体系的确立。而“新理学”体系的提出,也使他成为中国当时影响最大的哲学家[1][4]1946年至1947年,冯友兰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由其英文讲稿整理出版的《中国哲学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以及英译两卷本《中国哲学史》,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许多高校中国哲学课程使用的教材和参考书籍。[1]

人物生平

冯友兰的人生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早年求学、归国任教、新中国成立后重返北大和晚年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