埙(xūn)又称“陶埙”,汉族独有的闭口吹奏乐器,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通常用陶土烧制而成,为梨形或椭圆形,上尖下宽,平底空心,有六个孔,现在有八孔、九孔、十孔、双八度等。[1][2] 埙最初是先民模仿鸟兽叫声用来诱捕猎物的,后来逐渐增加音孔演化为能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它音色浓郁、柔婉、古朴、深沉、丰满,能吹奏出哀婉幽怨、欢快活泼的曲调,有独奏、伴奏、合奏、协奏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演奏风格丰富。它音质独特,代表典雅高贵的情绪和雍容的气度,是先贤所器重的乐器。[1][2][3][4]
构造与种类
埙通常用陶土烧制,也有用石、骨、瓷为原材料制作的。其形制多种多样,现在流传较广的是易于操作的梨形十孔埙,外形像梨,尖口平底,类似空心球为主体,顶端设有一个吹孔,正面设有七个发音孔,反面设有两个发音孔。[1][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