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阿含经-抖音百科
《杂阿含经》原名《相应阿含经》,是佛教界早期结集的圣典,代表释尊在世时的佛法实态,在佛教根本经典《阿含经》占据最重要、最核心的地位。后世传诵中,误将《杂部》(南传佛教《小部》,诸经篇幅短小,事多杂碎,故名)之名称,覆译于《相应含经含经》,故名《杂阿含经》。[1][2] 《杂阿 含经》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联系比丘修习禅定讲述佛教教义;二是论述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三是向优婆塞、优婆夷弘传在家十六成忱法 , 鼓励他们信奉佛教,坂依三宝 , 勤修善业。 [4] 创作背景
目前流传的汉译《杂阿含》,是在公元443 年(A.D.435 ~ 443)由求那跋陀罗(Gunabhadra)译出。汉译《杂阿含》的原来名称Saṁyukta Āgama,应当译为《相应阿笈[jí]摩》或《相应阿含》才正确,此部与南传巴利《相应部》Saṁyutta -Nikāya 是源于同一传诵,此经被误以为是《杂阿含》Khuddaka(或Kṣudraka) -Āgama,应是译经师的误译。见《根本说一切有部毘[pí]奈耶》『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