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贞

著名中国地理学家、城市气候学家和教育家
周淑贞(1915年7月—1997年),中国城市气候研究开拓者和奠基人,地理学家和地理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1]他出生于江苏南京,并在南京汇文女子中学接受教育。1934年,他考入中央大学地理系,并于1938年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他留校任教,并成为一名气象学助教。他先后在重庆中央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航务学院任教,并于1953年调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在华东师范大学,他讲授了多门课程,包括《气象学与气候学》《海洋气象学》《区域气候学》和《城市气候学》等,并从事大气科学的学术研究。她在大气科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长达50余年,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著,包括《城市气候学导论》[2]《城市气候学》《上海城市气候的五岛效应》等。她在上海发现了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城市热岛现象,率先在中国提出城市气候的五岛效应,为中国城市气候研究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向。周淑贞被认为是中国城市气候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学术成就为城市气候学和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学生和同事张超回忆了与周淑贞共事的经历,并赞扬了他在城市气候和区域气候研究、气象学与气候学学科建设和教材编写方面的创新思想、勤奋精神和严谨治学风格。[3]

人物经历

周淑贞1915年7月生于江苏南京。曾就读于南京汇文女子中学,1934年考入台湾中央大学地理系,1938年毕业。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西迁重庆,留校任气象学助教。先后任教于重庆中央大学(及其附中)、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航务学院,1953年调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讲授《气象学与气候学》《海洋气象学》《区域气候学》《城市气候学》等课程,并从事大气科学的学术研究。
建国后,历任上海航务学院副教授,周淑贞曾任九三学社华东师大副主任委员,上海气象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气候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城市气候研究组组长,国家教委高校地理教材编审委员兼气象水文组组长,全国高校城市气候研究中心主任委员,全国高师《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长。
几十年来,她先后获国家教委颁发的“优秀科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优秀教材二等奖”。1981-1992年,她先后八次赴德、美、墨西哥日本等国,登上国际城市气候学术会议的讲坛向国际同行介绍有关上海城市气候研究的学术报告;在1989年日本京都城市气候会议上,她被国际城市气候学界誉为全球功绩卓著的“五大先驱学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