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

中国民族弹拨乐器
1
4
古筝,中国弹拨弦鸣乐器,又名汉筝、秦筝,是汉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流行于中国各地。早在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时代,古筝便在秦国(今陕西)一带广泛流传,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年代久远、具有一定特色、占有重要位置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1][2][3][4]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古筝主要形成了客家筝、潮州筝、山东筝、河南筝四大流派。[5]
相传古筝是秦国大将蒙恬发明的,据东汉刘熙礼乐记》记载,最早的筝仅有五弦,分卧筝搊(chōu)筝弹筝等种类。是一种表现力较强,演奏风格丰富的乐器。它音域宽广,音色清越、高洁、典雅、优美动听,被称“众乐之王”,亦被称为“东方钢琴”,有独奏、重奏、合奏、伴奏、协奏等众多艺术表现形式。在长期的流传发展中,与各地区的戏曲、说唱民间音乐相融合,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1][2][3][4][6]
2008年,山东省菏泽市古筝艺术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7];2014年,河南省中州古筝艺术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8]

构造与种类

古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9]全长约163厘米,用桐木制成,整体结构为上隆、中空、下平,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等部分构成。[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