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

北宋词人
柳永(约982年—1057年),福建崇安人,原名柳三变,字景庄,后来改名为柳永,字耆卿,因为在家中排行第七,所以别名柳七。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4][5][1]
柳永出身于官宦名门、书香世家,他的先祖来自于中古士族河东柳氏唐代初年,柳永的七世祖柳奥被任命为福州司马,后来又被任命为建州长史,之后柳家这一脉便定居于建州。柳家重视读书,柳永的父辈共七人,有六人都拥有科举功名。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柳永从小就受到儒家思想的系统训练,他读书刻苦,幼时就开始学习诗词,志向高远。咸平五年(1002年)左右,在家乡通过乡试后,进京参加科举,但屡试不中,之后一心填词,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词作。终于在景元年间(1034年),柳永考中进士,并先后担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官职,后来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嘉祐二年(1057年),柳永返回崇安家乡,但在路过润州时去世。享年75岁。[5][6][1]
柳永是北宋时期宋词领域第一位卓有成就的改革家,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结合俗曲创作了大量的新词、慢词,第一次系统地建立了慢词体制,扩大了词作的社会基础,丰富了它的美学风貌。[3][4][5]柳永的作品将民间词与士大夫词、雅俗两种词结合起来,同时连接小令与慢曲,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他的著作《乐章集》内容丰富,包含市井交游的经历、科举失利的感慨、和大量的新词慢调,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

人物生平

柳永词的生平及创作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