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

中国桥梁工程专家
1
4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原名茅以昇,[1]字唐臣,江苏丹徒(今镇江)人,[2]毕业于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今卡耐基·梅隆大学),系著名桥梁工程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学院外籍院士[3][4]曾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今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天津北洋工学院(今天津大学)院长、中国交通大学(今北京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4]1989年11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5]
茅以升是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的一代宗师,[4]中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奠基人,铁道科技事业的开拓者,被广泛称誉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6][7]他长期从事桥梁工程、结构力学土力学领域的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8][9]创立了中国土力学学科,开辟了中国工程教育的先河,设计了蜚声中外的钱塘江大桥,培养了一大批各领域的领军型人才。[7][10]新中国成立后,茅以升参与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成为我国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11]
2006年,国际编号第18550号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茅以升星”。[12]2019年9月25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他“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13][14]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