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

依据瑞典化学家诺贝尔遗愿创设的奖项
1
4
诺贝尔奖(瑞典语:Nobel priset,英语:Nobel Prize)是依据瑞典著名化学家、企业家、发明家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奖项,共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和平奖以及瑞典中央银行1968年设立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六大奖项,旨在表彰相关领域中“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诺贝尔奖通常会在每年10月公布,每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举办颁奖典礼,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授奖仪式。[6][8][9][10]
诺贝尔奖于1901年首次颁发,1936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德国记者奥西埃茨基,开创了此奖“干涉内政”的先例。[11][4]1957年,杨振宁李政道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最早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12][a]1969年,瑞典中央银行增设的“瑞典中央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首次颁发。1974年,诺贝尔基金会章程规定禁止向已知的过世者追授诺奖。[14]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对疟疾治疗的新发现”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15][16]2023年起,诺贝尔奖奖金增至史上最高的1100万瑞典克朗(约834万元人民币)。[17][b]2025年诺贝尔奖的公布时间为2025年10月6日至13日。[18]
截至2025年10月13日,诺贝尔奖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瑞典央行经济科学奖共颁发了633次,颁发给了1026个人和组织,由于有些人不止一次获得诺贝尔奖,因此共有990名个人和28个组织获得诺贝尔奖。[6][19][20]
诺贝尔奖创设以来,已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顶尖科学奖项,长远地激励着人类的科学进步。见证了为科学界带来重大变革的各领域研究成果和为人类创造伟大精神价值的文学作品,并通过全球性的表彰仪式推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和文明的进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奖项。[10][21][22][23]

奖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