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学名:Monopterus albus),别名鳝鱼、田鳝等,是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3][2][4]体长约24~40厘米,最长近1.3米,体重约100~250克,最重可达1.9千克。[4][9][8]鱼体细长、圆柱状,犹如“蛇形”;体背呈灰黑色,腹部呈灰白色、有不规则花斑;体表光滑无鳞,有黑色点斑。头部短粗,眼部较小,口较大;左、右鳃孔合二为一,位于头部腹面,呈“V字形”;成鱼无胸、腹鳍,背、臀鳍也退化为皮褶。[4][12][13] 黄鳝原产于南亚、东南亚和东亚地区,其他地区也有引进,原产地主要是泰国、越南、中国、日本等,引进地主要是美国和澳大利亚。其是一种底栖鱼类,喜欢生活在淡水和半咸水中,属于肉食性鱼类,主要捕食对象包括昆虫及其幼虫、小型鱼类和鱼卵以及各类甲壳类动物。[10][7][4]对恶劣环境适应能力很强,[4]离水后不易死亡,能够借助“辅助呼吸器官”直接呼吸空气。[7][12][14]其在生长过程中,存在性逆转现象。[15][16] 野外环境下,黄鳝几乎没有天敌。[9]2021年,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无危(LC)。[7]
黄鳝是亚洲地区主要的水产养殖鱼类之一,也是一种出口商品。在传统医学领域,其鱼骨可以入药;在中医领域,鱼肉和鱼血也有药用价值。其在亚洲以外的部分地域被认为是一种入侵生物,对居民生活存在一定影响,但不构成重大威胁。[9][16]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