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
1
4
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御寇,亦作圄寇,又名寇,字云,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2],约与郑繻公同时,活跃于郑圃(郑之圃田,位于今河南郑州),先秦天下十豪之一,战国道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3]
列子的活动时间在老子之后,庄子之前,是传承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归同于老庄,被道家尊为前辈。[4]列子一生研究道德学问,聚徒讲学,弟子众多,曾师从老商氏、关尹子、壶丘子、伯高子等人。列子在郑国长期隐居达四十年之久,被后人称为贵虚学派(列子学)的创始人,主张静、虚、无为[5]
列子约卒于公元前375年,唐天宝元年被唐玄宗封为“冲虚真人”,北宋加封为“至德”。[3]

人物生平

主要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