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东阳-抖音百科
李东阳(公元1447年-1516年)[2]字实之,号西涯,是明代中叶在政治上有重大影响的阁臣之一。[3]他曾担任礼部郎中,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内阁首辅等职。[4][5]也是明朝中期有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以及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5][6] 李东阳生于北京顺天府,籍贯湖广茶陵,祖上曾在燕山左护卫服役[7]。李东阳幼年便以神童才华闻名。景泰元年(1450年),四岁的李东阳就能写出规范的汉字。后来明景帝朱祁钰召李东阳进宫亲自面试,李东阳表现优异,明景帝特赏赐水果和银两。[8][7]李东阳八岁时,以神童盛名入顺天府学习,先后师从黎淳[a]、柯潜[b] 等。天顺六年(1462年)中举,两年后成为了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弘治七年(1494年),李东阳被任命为礼部右侍郎,负责知制诰[gào]工作。次年他担任礼部左侍郎并参与朝廷机务。弘治十一年(1498年),李东阳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同时兼任太子少保和文渊阁大学士。弘治十六年(1503年),他被进一步晋升为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还兼任谨身殿大学士。弘治十八年(1505年),他又被加封为少傅和柱国,与刘健、谢迁一同受到孝宗的亲信。[4][5][10]正德元年(1506年),刘瑾势力抬头,内阁变得虚弱无力。刘健和谢迁同时罢职而去,但李东阳却留下来挽救受害官员。[7]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终于受到惩罚,而李东阳辞官请回。正德十一年(1516年),李东阳因病去世,追赠太师,谥号文正,享年70岁。[10][4][5] 李东阳从政五十余载,在阁十八年, 弘治时期协助孝宗推动政治改革,政绩得到肯定,但正德时期对刘瑾容忍退让,被嘲笑为“伴食宰相”。[3][8]文学上,李东阳开创茶陵派,诗歌创作主张学古,强调中庸之美,注重修辞韵律,留下约3000首诗和近千篇文稿,辑为《怀麓堂集》等文集。李东阳擅篆、楷、行、草等书,楷书方面成就突出,作品浑圆雅正,被誉为“李楷第一”“东阳书法”,代表作有楷书《邃[suì]庵解》、篆书《怀素自叙帖引首》、行草书《自书诗卷》等。[11][12][13][14][15][16] [17][12][13][14][15][18]
《明史》中评价李东阳是从明兴时期以来,除了杨士奇之外,唯一一位以文学造诣领导士绅的宰臣。[19][c]杨一清评价李东阳孝顺友善,尽管品德高尚,名遍天下,但他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在面对不同情境时总能灵活应对,坚守自己的原则。文才和成就都非常卓越,是一个可以媲美世间的杰出人物。[2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