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篡汉

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的事件
曹丕篡汉,又称曹丕废汉称帝、曹丕代汉,指的是东汉延康元年(220年)十月魏王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的事件。[1]
汉朝末年,皇权衰落,群雄割据。曹操挟持汉献帝,历经数十年征战,统一北方,被封为魏王,丞相,掌握实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死后,曹丕继位魏王和丞相,掌管大权。虽然曹操曾经挟天子以令诸侯,却从不敢登上皇帝的宝座。[1]
曹丕的亲信华歆率领文武百官联名上书,劝汉献帝把帝位让给魏王曹丕。汉献帝为了保住性命,不得不宣布退位,并将皇位“禅让”给曹丕。曹丕故作推辞,在“三让”之后才“答允”接受。[1]
延康元年十月二十九日,曹丕登坛受禅称帝,立国号为魏,史称曹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曹丕是为魏文帝,并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220年十一月一日,曹丕封业已退位的汉献帝山阳公。至此,历时一百九十余年,历12帝的东汉正式结束,至此,三国时代的正式建立。[1]

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