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

唐代大历诗风代表诗人
1
4
刘长卿(约公元726年—约公元787年)[a][4],字文房,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b][5],郡望河间(今河北省献县),中唐时期著名诗人,与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并称为“钱刘”。[3][6]
刘长卿约在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出生,长期在洛阳生活,他少有才名,曾多次参加科举应试,在士子中颇有声望。早年曾在嵩山读书,但屡试不第。[7]天宝年间[c]刘长卿进士及第后任苏州长洲县尉,后来由代理苏州海盐令。[8][9]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刘长卿被贬为南巴尉,离开苏州前往洪州等待命令,期间写诗作如《将赴岭外留题萧寺远公院》《赴南巴书情寄故人》《长沙过贾谊宅》等。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刘长卿获赦北归,居住在江西余干,不久赴苏州重推[d][10][11]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春,他奉命赴洪州(今江西南昌)待命,后得量移[e]。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刘长卿辞官归隐,次年又出任鄂岳转运留后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春天,刘长卿被任命为隋州刺史。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在蔡州期间,刘长卿创作了献给李希烈的诗作即《献淮宁季相公》与《观校猎上淮西相公》。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刘长卿去世。[3][9]
刘长卿仕途坎坷,宦海两遭迁[zhé],故于诗歌多写政治失意之感慨,也有反映社会动荡离乱之作。多借黯淡萧瑟的景物描写抒发时运不济的感伤和惆怅。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言,自称为“五言长城”,[4][12]著有《刘随州集》,现存诗518首,其中代表作品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送灵澈上人》等。[9]
刘长卿是大历时期的重要诗人,他的五律诗篇成就斐然,被誉为“五言长城”。他准确地把握了时代脉搏,以主观抒情的形式反映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容。在艺术追求上,他进行了精深的探索,使五律更加精圆自然,更符合或具有律诗的特点。他成功地体现了时代风貌,并以此揭明了五律由盛唐通往中唐的轨迹。他以自己出色的实践昭示了五律的进一步发展,为五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3]元代学者方回评价刘长卿号“五言长城”,细味其诗,思致幽缓,不。[14]元代诗人辛文房评价刘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生性刚直,不惧权贵。[3]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