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恭章皇后(?-1462年),孙氏,邹平(今山东邹平)人,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父亲孙忠,永城县(今河南永城)主簿。孙氏生育有一子一女。[1][2][3]
孙氏因幼年时就很美丽,十余岁就进宫,明成祖朱棣让时为太子妃的张氏,即后来的明仁宗诚孝昭皇后抚养她,后嫁给皇孙朱瞻基为嫔。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封孙氏为贵妃。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十一日,孙氏生下一子,四个月后,这个孩子被立为太子,即后来的明英宗朱祁镇。宣德三年(1428年),明宣宗朱瞻基废黜了恭让章皇后胡氏[a],册立时为贵妃的孙氏为皇后。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病逝,太子朱祁镇即位,尊孙氏为皇太后。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其异母弟郕[chéng]王朱祁钰登基称帝,是为景泰皇帝,当年十二月为孙氏加上尊号“上圣皇太后”。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明英宗复辟,废景泰皇帝朱祁钰仍为郕王,为孙氏加上徽号“圣烈慈寿皇太后”,明代后宫有徽号自孙氏开始。天顺六年(1462年)九月,孙氏去世,明英宗上尊谥“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与明宣宗合葬景陵,祔[fù]太庙。[1][2][4]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孙氏出生年月不详,出生在基层官员家庭,她的父亲孙忠是永城县主簿。明仁宗诚孝昭皇后张氏的母亲彭城伯夫人,出生于永城县,看到年幼的孙氏生得很美丽,就在进宫时,常常提到孙忠家生了一个好女儿,孙氏因此得以进入后宫。进宫之时,孙氏才十余岁,明成祖朱棣让时为太子妃的张氏抚养照顾她。皇孙朱瞻基大婚时,下诏立济宁胡氏为妃,孙氏为嫔。孙氏在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5],生育了一女,常德公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