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穗鱼

鲤科麦穗鱼属的一种鱼
1
4
麦穗鱼(拉丁学名:Pseudorasbora parva),[6]又称罗汉鱼、麻嫩子、偷嘴鱼。[2]麦穗鱼体长微扁,似棒状,头小微尖,口小上位,下颌比上颌稍长,唇薄,上颌边缘有角质层,口小无须,背鳍短,无硬刺。[4]成熟的麦穗鱼雌鱼最小为3.4厘米,体重0.8克,最大为9.6厘米,体重10.5克;雄鱼最小为8.0厘米,体重4.5克,最大为12.0厘米,体重可达20.4克。[7]
麦穗鱼在亚洲欧洲及大洋洲都有分布,[8]其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除青藏高原外的淡水水域。[4]它们一般生活在水流平缓、水草丰盛的浅水区,即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淡水水域。[9][10]麦穗鱼因其个体偏小,过去都被当作野杂鱼处理。随着食材的日益丰富,又因麦穗鱼具有含肉率高、繁殖力强、适应性强和食性广等优点,从而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一道菜肴;[10][5]除此之外,麦穗鱼身上有新月形黑斑,具有观赏价值,且喜食残饵、易于饲养,也可以在水族箱内作为功能性鱼类(指具有清理环境能力的鱼类)或原生态观赏鱼进行养殖。[11]

形态特征

麦穗鱼体长而侧扁,似棒状;头小,似三角形,前部稍平扁;口小,上位,口裂几垂直;唇薄、唇后沟中断;无须;鳃耙很短;排列稀疏;背鳍始于腹鳍始点稍后,无硬刺;尾鳍叉形;鳔2室;腹膜银灰色而有小黑点;体背部呈灰黑色,腹部呈银白色,鳞片后缘有新月形黑斑;幼鱼体侧常有1暗色纵带;生殖期雄鱼体色黑化且头部有白色珠星,雌鱼产卵管稍外突。[9]雌鱼及幼鱼体色较淡,其体色可随环境水质而变,水质淡则体色淡,水质浓则体色深;雌鱼一般为浅黄色,雄鱼为灰黑色。[7]
雄性麦穗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