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

魏晋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
1
4
嵇( jī )康(公元223年-262年,一作公元224年-263年[a]),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3]魏晋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与魏晋名士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并称为“竹林七贤”。[4][5]
嵇康出生于公元223年,年幼时,父亲嵇昭就去世了,由母亲孙氏和哥哥嵇喜[b]抚养长大。后娶曹魏宗室女为妻子,官任中散大夫[c],全家搬迁到山阳县(今河南焦作云台山一带),并在此隐居多年。他为人简淡沉静,与朋友多能淡然处之,重在志趣契合而不在行迹密切,[7]蔑视权贵,不追求仕途名利,曾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司马氏族决裂,坚决拒绝做官,并为了保全山涛宣布与之绝交。[8]曹奂景元三年(262年),嵇康被宰相司马昭借口 “吕安事件”杀害,终年40岁。[9]
嵇康在宇宙观上吸收了汉人的阴阳五行之说,[10]在社会治理上则推崇道家清静无为的政治思想[10]他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主张形神兼养、去欲顺性,并著有《养生论》。[11]对于自然和名教,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否定礼法之士的虚伪,追求清静无欲的恬淡生活。[12]嵇康在音乐理论方面也造诣颇深,著有《声无哀乐论》,他认为作为自然产物的乐音,不会因为人的爱憎哀乐而改变。[10]嵇康长于音律、擅长书画,[13]又在文学方面成就颇高,他精通多种文体,诗歌风格峻切而清丽雅润。[14]冯友兰曾以”天真烂漫,率性而行;思想清楚,逻辑性强;欣赏艺术,审美感高”评价嵇康。[15]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