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权

朱元璋第十七子,明朝宁王
朱权(公元1378年5月27日——公元1448年)生于应天府上元县(今南京),[1]别号[]仙、涵虚子、丹丘先生等,平生撰述[zuǎn]辑见于著录者约70余种,存世约30种。[2][3]明太祖朱元璋十七子,其母为杨妃,后被封为宁王。[4]
朱权幼年好学,颇得明太祖朱元璋的喜爱[5]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明太祖封朱权于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县),称宁王。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朱权离京就藩[6],多次和诸王出塞,以擅长谋略而著称。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朝廷担忧朱权与朱棣联合,派遣使者召朱权入京,朱权没有应召,被削三户卫。同年九月,朱棣因为大宁兵强马壮,设计擒下了朱权,挟持宁王府的姬妾子女,收大宁兵马为己用。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朱棣即位,改封朱权于南昌明仁宗时,朱权上表陈言南昌并非他的封国,意图回到大宁,未果。正统十三年(1448年),朱权去世,谥号为“献”,史称“宁献王”。[4]
朱权治理大宁期间,垦荒兴植,主持修撰图书,对于边境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晚年的朱权醉心于文学与艺术,对道教、琴艺等多方面都产生了影响。[7]

人物生平

镇边理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