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鼢[fén]鼠(学名:Myospalax psilurus),又称地羊子、地排子、瞎老鼠、盲鼠,[1]是农、牧区的重要害鼠之一,可在地下采食植物根茎,并通过挖掘活动推出大量土丘,破坏植被,促使土壤水分和营养流失。[7]如在齐齐哈尔市55.07万公顷的草场上,平均每年鼠害发生面积2.9万公顷,平均牧草损失928万。[12]而根据学者在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的调查,一公顷土地上若生存有17~28只东北鼢鼠,会导致该土地流失31.35~51.63立方米的土壤。[13] 东北鼢鼠外形粗壮,体长在200毫米以上。尾短,秃而无毛。前肢具有发达的爪,爪比趾长。耳甚小,隐于毛下。毛厚,背面毛棕灰色带有光泽。前额与两颊毛色较浅,灰白色,顶上有一白斑。腹面毛浅灰白色或灰褐色,毛基灰黑色。[14]其毛皮较佳,可以用于制作服装。[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