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

叉尾鮰科真鮰属的一种鱼类
1
4
斑点叉尾[huí]学名Ictalurus punctatus),又名沟鲶[gōu nián],是叉尾鮰科真鮰属的一种鱼类,[2]原产于美洲,主要分布于北美洲的大部分国家,在东南亚及西欧部分国家也有分布。[10]斑点叉尾鮰具有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抗性强、肉细味美等特点,[13]是世界有名的养殖鱼类,[14]也是理想的游钓品种。[10]美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斑点叉尾[]的系统研究,60年代初开始商业性饲养,70年代进入大规模养殖阶段。其加工制成品的销售市场几乎遍及全美各州,还有一定数量的产品出口到日本、东欧等地。中国于1984年首次从美国引进,并于1987年首次繁殖成功,截至1997年,已推广到中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淡水和咸淡水水体中饲养,[10]成为中国重要的名优经济品种。[15]
斑点叉尾鮰体型长,头部稍粗大;口亚下位,口横裂较小;有触须4对;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7][8][9]斑点叉尾鮰喜欢栖息于有石块、砂砾、流速较快的河流中下层;[9][4]昼伏夜出;[7][9][12]在幼鱼阶段,有集群活动的习性,成年个体独居;[12]夏季向浅水区迁徙进行产卵和觅食活动,冬季撤回到深水的安全地带;[4]杂食性,幼鱼主要以轮虫、挠足类、枝角类摇蚊幼虫以及浮游动物为食,[7]成年个体食性广泛,包括蜗牛、谷物、坚果等。[12]遭遇捕食时,斑点叉尾鮰背鳍和胸鳍上的棘刺可以作为防御武器。[12]
由于斑点叉尾鮰种群数量大,且呈上升趋势,于201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3]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