刃齿虎属(学名:Smilodon,意为“两刃刀状的牙齿”),是猫科剑齿虎亚科的代表性类群,其形象最符合大众对“剑齿虎”的普遍认知,刃齿虎中体重最大者可超过400千克[7],体型较其他猫科更强壮,四肢骨体粗壮强健,擅长以前肢控制猎物[8],犬齿极为修长而侧扁,可用于快速咬杀猎物[6],门齿、裂齿均比现代猫科大且锋利[6]。刃齿虎属已知全部存在于更新世美洲,包括纤细刃齿虎(S. gracilis)、致命刃齿虎(S. fatalis)和毁灭刃齿虎(S. populator)三个物种[8][9]。 发现历史
19世纪30年代,丹麦博物学家伦德(Peter Wilhelm Lund)在巴西米纳 斯吉拉斯州小镇Lagoa Santa附近的石灰岩洞穴中收集化石,他认为出土的部分食肉动物颊齿化石属于鬣狗,并于1841年命名为“新大陆鬣[liè]狗”(Hyena neogaea)[9]。 1842年,伦德首次记述了刃齿虎的牙齿材料,包括右上第一和第三门齿,以及一个残缺的右上犬齿,Lund根据牙齿特征,命名了“Smilodon”这一名称(两刃刀状的牙齿),种名则指定为“populator”(意为“破坏者”),今天一般译为“毁灭刃齿虎”。1846年,伦德又补充描述了毁灭刃齿虎较完整的上犬齿和下颌化石,使刃齿虎马刀状的上犬齿为世人所知[9]。 至于伦德1841年命名的“Hyena neogaea”,此后都被认为与毁灭刃齿虎是同一物种,由于“Hyena neogaea”是付印最早的学名,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南美洲刃齿虎的有效名称普遍被指定为“Smilodon neogaea”,但由于这一命名未被正式描述,也缺乏模式标本,因此后被视为裸名(nomen nudum),不再使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