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伯格综合征

一种较常见的儿童发育行为疾病
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 Syndrome,AS)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发育行为疾病,一种与孤独症同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亚型疾病,其发病率高于典型孤独症,是一种高端形式,属于一种高功能的自闭症。[1]在世界卫生组织ICD-10中,阿斯伯格综合征同样隶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PDD)”的亚型。美国DSM-5则将阿斯伯格综合征归属于“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4]阿斯伯格综合征一般定义为“没有智能障碍的自闭症”,另一种说法称为“天才病”。[1]
阿斯伯格综合征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尤其是影响胎儿脑发育的环境因素)有关。[9]临床表现主要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困难、局限的、重复的、固定模式的行为、兴趣和活动等。[2][3]可通过教育训练、药物和心理三方面对患者进行治疗。[2][4]截至2024年,没有任何特效药物可以治愈阿斯伯格综合征。[6]
平均每1000名婴幼儿会有6名是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男女比例为4∶1(数据取自2019年)。[6]阿斯伯格综合征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汉斯·阿斯伯格(Hans Asperger)于1944年报道。[3]1981年,英国精神病学家洛娜·温(Lorna Wing)对阿斯伯格的研究产生极大兴趣,并提出了用阿斯伯格的名字命名阿斯伯格综合征。[10][11]

命名

阿斯伯格综合征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汉斯·阿斯伯格于1944年报道。[3]1981年,英国精神病学家洛娜·温对阿斯伯格的研究产生极大兴趣,并提出了用阿斯伯格的名字命名阿斯伯格综合征。[11]1991年,阿斯伯格的作品被翻译成英文,并开始获得更多关注。逐渐,全世界开始接受阿斯伯格综合征自身是一种独立的病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