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虾属(学名:Anomalocaris)是射齿目奇虾科的模式属,也是射齿动物(即传统的“奇虾类动物”)中最早被描述的一属[3][4][5][6]。射齿动物中的部分种类是寒武纪时期已知最大的动物,也是寒武纪早期巨型捕食动物的最主要代表[3]。截止2022年,奇虾化石主要发现于中国华 南、澳大利亚、北美等地[5]。 奇虾的身体可分为头前的大附肢、不分节的躯干以及尾扇等几个部分,在躯干的腹侧有圆形的口器(被称为“口锥”)。奇虾是一种在寒武纪海洋中游泳生活的动物,躯干两侧有着用于游泳的桨状叶[3][4][5][7][8]。
已知的研究结果表明,奇虾类属于节肢动物基干类群,即较为原始的、没有直系后代的节肢动物,奇虾类是节肢动物演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具有一些从叶足动物向节肢动物过渡的特征[9]。 研究历史
189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J.F.惠蒂夫斯(J.F.Whiteaves)描述了一种产自加拿大斯蒂芬山Ogygopsis(一种三叶虫)页岩层位(即后来的布尔吉斯页岩)中的两块生物的肢体化石,他认为该肢体属于一种虾形的甲壳类节肢动物,并将其命名为“Anomalocaris” 属,意为“奇异的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