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炉

焚香所用的器具
博山炉,又叫博山香炉、博山香薰、博山薰炉等,是中国汉、晋时期民间常见的焚香所用的器具[1]。博山炉常见的为青铜器和陶瓷器[1],从素面铜炉,到错金银装饰,再到九层博山香炉,博山炉越来越精美[2]
博山炉炉体呈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山形重叠,其间雕有云气、人物、鸟兽等纹饰。炉中焚香时,轻烟缭绕炉体,造成群山朦胧、众兽浮动的效果[1],仿佛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东海蓬莱、方丈、瀛洲[1][2],因此得名[1]
两汉魏晋时期,博山炉是宫廷与贵族必备用品[2],一是清新空气、杀菌消毒、防止虫蛀衣物等,二是以博山炉随葬代表着死后能够通过仙山到达天界的美好希望,是汉代神仙长生思想的具体体现。南朝宋谢惠连雪赋》中“燎熏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展现的便是博山炉飘逸、超然、灵动的风姿。[1]

简介

实际上确有此地,其地在蓬莱以西的山东鲁中,淄博市博山境内,博山区全境尽山,几无平坦之地,“博山”即在该区东南。自古博山一带(古称颜神镇)是我国古代陶瓷、窑业的重要产地。博山炉之名即寓炉盖似群山之外观,又合产地之名。博山炉下有底座。有的遍体饰云气花纹,有的鎏金或金银错。当炉腹内燃烧香料时,烟气从镂空的山形中散出,有如仙气缭绕,给人以置身仙境的感觉。是西汉时期常用熏香器具,可用来熏衣、熏被以除臭、避秽。博山炉初为铜质素面,后随工艺技术的发展,外表施以鎏金,或错金、银。博山炉流行于汉代,后世亦曾使用并仿制。有名的博山炉有出土于陕西省兴平县西汉鎏金银竹节高柄铜薰炉和出土于河北满城县错金博山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