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学蓬,1952年2月20日出生,属龙,巳在海内外书刊上鼓捣出七百余万方块字。从八十年代初便活跃于中国文坛,已有六百余万字文学作品问世。其书稿为国内多家报纸转载。在重庆江津市文化局工作,曾担任重庆市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 主要作品有《死亡之旅——英军中国师蒙难记》《通天大案》《风月谜案》《大河风情》《血手染红岩》等。[1]
人物经历
毫无疑问,倘若用传统规范的眼光来审视作家罗学蓬,那我们将很难得到一个明皙准确的印像。因为,此君性格颇有些怪异,其言行举止,多为人不可理解。譬如,一九九二年春,市里决定选拔一位副市长人选,其条件有三:一、非党同志、四十岁左右;二、大学学历、高级职称;三、在某一学术领域起带头作用。组织部依据统战部送上的长长的推荐名单,选来选去,选到了罗学蓬的头上,可没想这样一份令许多人求之不得的“美差”,却被此君婉言而坚定地谢绝了。谢绝的理由令人喷饭。他居然当着三位文化局长的面对组织部派来考察他的官员说:“我这人不适合做官,因为我缺点太多,第一缺乏原则性,水流沙坝长大的人,太重义气,朋友好了一条裤儿打伙穿都行,手中有权肯定会结党营私,干出违法乱纪的事来。第二眼高手低,心高气傲,当了官不容易处理好上下级的关系,我敢肯定,我这样的人如果当了官,要不了三个月就会被赶下台……”弄得组织部派来的官员瞠目结舌,惊呼道:“我们考察了无数的年轻干部,从来没有一个考察对像这样和我们谈话的?”……
二十年来,中国文坛实在令人眼花缭乱,如同演出一幕幕小品。罗学蓬却扎根小城江津,面对滔滔长江,坐拥四面仙山,吸一口香烟呷一口清茶,严肃观察大千世界,将东西南北人生风雨尽揽笔底,写出一部部惊世文章。正如老江湖所言:切莫轻看小码头,冷不防冒出个大英雄。江津山川灵秀,文才辈出,钟云舫、吴芳吉、钟惦棐、王利器、周光召、均从斯地起步名扬海内外,连大名鼎鼎的陈独秀先生也选择它作了自己的终老之地,是显圣灵矣!学蓬兄立于江津,雄视天下,有妙文佳作接连而出,成为小码头的大英雄,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