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
5
莫言(1955年2月17日-),男,本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1]中国当代作家,中国共产党党员,[2]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写作中心主任、河北大学特聘教授、[3]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也是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者。[4][5][6]
1955年2月17日,莫言出生在山东省高密县河崖镇平安庄一户贫困的农民家中。1960年,莫言上小学,毕业后进入村人民公社干活。1976年,应征入伍,自学数学,当上部队业余学校的教员,并开始偷偷写作,但投稿无果。1966年,他辍学回乡放牧牛羊。1973年8月,作为农民合同工到高密县第五棉油厂工作。[3]直到1981年,作品才开始公开发表,小说的发表使他由士兵级破格提升为正排级。[1]1984年,莫言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红高粱》被张艺谋改编为同名电影,莫言担任编剧。1988年,《红高粱》获得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7]1988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共办的创作研究生班学习,结识了余华,并正式使用“莫言”这一笔名。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受社会环境影响,莫言的创作陷入低潮。1989年,莫言出访西德,这是他第一次出国。次年,赴香港访问香港中文大学。期间调整创作状态,随后出版长篇小说《酒国》《丰乳肥臀》等作品。[1]1997年,莫言从部队退役,到《检察日报》工作。并不断出访,与国际文界对话。先后被聘予山东大学兼职教授等高校职位,后出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并在香港接受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4][8]
莫言的创作涉猎广泛,除小说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散文、报告文学等。其成就主要在小说领域,代表作品有《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酒国》《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等。[9][10]他将民族性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和“狂欢化”相融,在呼应中国文学传统的同时,表现出他的原创性。[11][12]他在文学界具有较大影响,其小说不仅在中国斩获“茅盾文学奖”等奖项,除诺奖外,还获得了多项其他国家的文学奖,如“意大利NONINO国际文学奖”(2005)、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2009)、韩国“万海文学奖”(2011)等。[9]截至2019年,莫言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英、法、德、越南、日等50多种语言。[13]
2023年8月10日,莫言与余华在综艺节目《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第九期《逍遥游》中首度“合体”,共同讨论对文学和阅读的理解和观点。[14]2024年3月11日,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以文学的故乡与他乡为主题展开对话。[15]

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