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禅寺,是中国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坐落于福州西郊怡山山麓之凤尾村,福州大学南侧,具体地址在福州市鼓楼区工业路455号,为福州五大禅寺之一。原为王霸修道之地,[3][4][5]唐代咸通八年(867年)改建为佛寺,改名“清禅寺”"延寿寺”,后闽王更名为“长庆寺”,宋景祐五年,敕号“怡山长庆寺”。因福州旧时东西南北四郊均有禅寺,而长庆寺位于西郊,故俗称“西禅寺”。[6][7] 历史沿革
西禅寺原为王霸修道之地,此处素有“飞凤落羊”之称。据宋代淳熙年间梁克家《三山志》记载:梁时王霸在此修道,每逢饥年便卖药卖金换米救济穷苦百姓。后来王霸在皂荚树下“蝉蜕而去”。唐贞元十二年(796年),百姓在旧址建“冲虚观”祭祀。[6][8]
咸通八年(867年),观察使李景温招长沙沩[wéi]山僧大安来此兴建佛寺,咸通十年(869 年),定名为“清禅寺”。咸通十四年(873年),又改称“延寿禅院”。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闽王王延钧更名为“长庆寺”。后遭战乱破坏,唯大殿、藏经阁、法堂、西僧堂尚存。宋天圣年间复建,景祐五年,敕号“怡山长庆寺”,因地处西郊,故俗称“西禅寺”。立寺距今已有1130余年历史。[9][6][8] 史上该寺僧人曾多次修缮寺院。释宗元和无智法师在天圣年间(1023年-1031年)和嘉熙年间(1237年-1240年)两次重修禅寺。元至正九年(1349年),寺院僧人重修古刹。明正统二年(1437年),定心主持修缮寺院。崇祯十年(1637年),明梁法师重修寺院。[10]清顺治七年(1650)粤东空隐禅师来访唐代建寺的懒安禅师旧迹,福建巡远佟国鼎延请住持,捐金重建。[11]此间空隐、继云等禅师相继住持西禅寺,对寺庙进行了维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