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芙蓉镇-抖音百科
《芙蓉镇》,原名《遥远的山镇》[1],是作家古华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980年7月开始写作[2],1981年2月在《当代》杂志第1期刊载后,受到中国各地读者的关注和媒体的热议 ,同年11月,经过古华的修改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3][4] 《芙蓉镇》的创作源自中国山区某县文化馆干部所讲述的当地一名寡妇的冤案。[5]该小说以胡玉音和秦书田的命运为主要线索,1963年“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后”,芙蓉镇女青年胡玉音在小镇摆摊卖米豆腐,生活得到改善盖起了楼房。1964年“四清”运动开始,胡玉音被打成“新富农”,家破人亡。1969年“文革”开始后,胡玉音在患难中与“五类分子”秦书田相濡以沫,并与之结为夫妻。但却因此获罪,两人被立为反革命犯罪典型,秦书田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胡玉音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因怀孕而监外执行。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胡玉音与秦书田得到平反。该小说将民俗风情、人际关系、爱情波折和政治风云结合在一起,隐喻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历史沧桑,通过人物命运对比,再现了极左时期荒谬的社会现实。[6][7] 《芙蓉镇》是中国当代农村题材小说中第一部清算“文革”的长篇小说[8],是中国反思小说代表作之一[9]。它出版后陆续被改编为歌剧、话剧、电影等影视艺术,还曾被翻译成英、法、俄、德、意、日等多种文字出版。[6]1982年,该小说获得第一届茅盾文学奖,[4]2018年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10] 书名
《芙蓉镇》原名《遥远的山镇》,但在临发稿之季,书名仍没有确定,当时古华列举了十多个备选书名,包括《舞界山镇》《芙蓉河啊玉叶溪》《山镇青石街》《芙蓉女》《南国山镇》《峡谷山镇》《山镇人家》《青莲镇》《芙蓉玉树》《玉色芙蓉》以及《芙蓉镇》等。《芙蓉镇》的责任编辑龙世辉认为作品写的是湖南,并不是边疆,谈不上遥远,所以《遥远的山镇》并不贴切。《当代》主编秦兆阳认为此前有过以地名作为书名的例子,而且该作品是对山镇群像的刻画,并非局限一人,最后敲定以《芙蓉镇》为书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