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拉丁学名:Theobroma cacao L.),别名巧克力树[1],锦葵科可可属常绿乔木。树冠茂盛,有深灰褐色的厚实树皮;嫩枝呈褐色,被有短柔毛;叶片呈卵状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20~30cm,宽7~10cm;终年开花, 以每年的5~11月开花居多,约占全年开花总量的94%;老茎生花,聚伞花序,花直径约18mm。可可的核果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5~20cm,半径3~4cm,初期呈淡绿色,后转为深黄色或接近红色,干燥后呈褐色;[2][3]可可种植后4~5年开始结实,10年以后收获量大增,到40~50年后则产量逐渐减少。[4] 可可原产于美洲中部与南部的热带雨林区域,对生长环境严格,平均最高温度在30~32 ℃,平均最低温度在18~21℃,适宜在富有有机质的缓坡上生长,不适宜在重粘土一类排水困难的土壤中生长。[2][5][6] 可可为世界三大饮料植物之一,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多种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B和少量可可碱,具有兴奋、滋补、增强思考力、调整心脏机能,及扩张肾脏血管、利尿等作用,也是制造巧克力的主要原料,也可制饮料、糕点及冰淇淋等。此外,可可还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果肉可做饲料,种子可榨油,经济价值很高。由可可种子提炼出的己酮可可碱可以作为一种药品。[7]
形态特征
可可成树可高达12m,树冠茂盛,有深灰褐色的厚实树皮;嫩枝呈褐色,被有短柔毛。叶片呈卵状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20~30cm,宽7~10cm,叶片中部至顶部渐尖,叶基部呈圆形、近心形或钝,叶片两面无毛或在叶脉上略有稀疏星状短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