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鳗鲡(拉丁学名:Anguilla japonica),别名白鳝、河鳗、风鳗,[3]是鳗鲡科鳗鲡属鱼类。[2]其体长一般为30~40厘米,[10]最大可达150厘米,[4]一般体重1千克,最大可达5千克。[5]其前部呈圆筒状,后部侧扁;背鳍、臀鳍与尾鳍相连;具胸鳍;鳞埋于皮下,呈席纹状;眼埋于皮下;体无斑纹,背青褐色,腹面淡白色;[6]身上有粘液。[11] 日本鳗鲡广泛分布于日本北海道至菲律宾之间的西太平洋水域,[11]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黄河、长江、珠江等流域。[7]日本鳗鲡是一种典型的暖温性降海洄游性鱼类,[12]在海洋产卵孵化,在淡水里生长,[13]雌鳗栖息于内陆水域和河口的石缝、土穴及泥中,而雄鳗则常在河口成长。[6]其种群数量在全世界范围内虽偶尔会波动上升,但整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日本鳗鲡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等级为濒危(EN)。[1] 日本鳗鲡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蛋白质、鲜味氨基酸等含量较高,[7]肉质细嫩,是世界名贵食用鱼种,[14]也是世界性优质养殖鱼类,具有较高经济价值。[9]其血、骨、内脏均可入药,血主治疮疹入眼生翳[yì];骨有杀虫、敛疮的功能;内脏煮出的浮油可制成鳗鲡鱼膏,有解毒消肿功效。[15] 形态特征
日本鳗鲡体延长,[6]体长一般为30~40厘米,[10]最大可达150厘米,[4]一般体重1千克,最大可达5千克。[5]在其成年个体中,体长小于40厘米的全为雄鳗,大于70厘米的全为雌鳗,40~70厘米之间雌雄均有,但雄鳗出现的概率会随体长增长而降低。[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