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

十字花科芸薹属两年生草本
甘蓝(拉丁学名: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 L.),又名结球甘蓝卷心菜包菜洋白菜疙瘩白圆白菜、包心菜和莲花白[1][2];为十字花科Brassicaceae)芸薹属Brassica两年生草本;起源于地中海北海沿岸,现广泛栽植于世界各地[4];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是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春、夏、秋的主要蔬菜,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等地区冬、春季也大面积种植[5];一般适宜栽种在湿润的环境中[6],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从沙壤土黏壤土中都可以种植,尤其是在pH值为5.5~6.5的土壤中生长较好[7]
甘蓝的主根不发达,侧根多[8],多数基生叶,叶质较厚[1],呈乳白色或淡绿色,少数呈紫色[1][7];为总状花序顶生腋生,花呈淡黄色,花瓣呈宽椭圆状倒卵形或近圆形;果实为长角果,呈圆柱形[1];种子球形,呈棕色花期为4月,果期为5月[9]
甘蓝主要有尖头、圆头及平头三个类型[10];在营养价值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钾元素维生素E维生素U蛋白质糖类膳食纤维胡萝卜素叶酸等多种营养物质[11][12],是世界上公认的保健蔬菜之一[12];在药用方面上,甘蓝有清利湿热、止痛、益肾通络的功效,主要用来治疗黄疸、胃[wǎn]胀痛和关节不利等症状。

栽培历史

多数学者认为甘蓝类植物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的一种一年生杂草,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甘蓝类植物起源与Brassica oleracea、Brassica creticaBrassica insularisBrassica rupestris4个野生近缘种的复合体,普遍分为6个变种[13];9世纪,一些不结球的甘蓝类型已成为欧洲国家广泛种植的蔬菜[14][15];后经人工选择,12、13世纪德国开始出现结球松散的甘蓝品种,16世纪出现皱叶和紫红色的甘蓝品种[16],随殖民者进入北美,日本于明治初期引进甘蓝[8];16 世纪开始传入中国[16],传入的途径主要有4条:一是中国云南缅甸之间;二是经由沙俄传入黑龙江省;三是由新疆传入;四是从台湾省东北沿海一带引进[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