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

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曹植赋作
1
4
《洛神赋》是曹植在黄初三年创作的的浪漫主义佳作,原名《感鄄赋》,[1]亦作《感甄赋》,[2]是古代文学史上一篇较为知名的爱情赋,作者曹植虚构了自己与洛神邂逅并互生爱意的故事。[3]本赋最早收录于《文选》卷十九。关于作品主旨,历来有较大争议,主要包括感甄说,政治理想说,寄心文帝说,还有亡妻崔氏说。[4]
《洛神赋》全篇一千余字,辞藻华丽,句式优美,想象非凡,全篇大致可分为六段: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看到“丽人”宓妃伫立山崖;第二段铺陈洛神仪容服饰的华美;第三段直言“我”对洛神爱慕之情,直抒胸臆,洛神太过美好,既知礼仪又善言辞,“我”虽已向她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并与洛神互相赠以信物,有了约会,但仍担心受欺骗,极言爱慕之深。第四段写洛神为“君王”的一片赤诚所感后的情态和举动;第五段写洛神来临时一众拥护者熙熙攘攘的浩大声势,但二者终因人神道殊含恨而去;第六段写洛神离去后作者顾望思慕,怅然若失,不忍离去的深情。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5][3]
洛神赋情节完整,多种修辞手法相结合,表现形式多样和形式隽永,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3]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和大画家顾恺之,都曾将《洛神赋》的神采风貌形诸笔墨,《洛神赋图》成为书画史上难得的艺术瑰宝。《洛神赋》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中描写洛神的名句多被后世诗人化用。[6]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