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参

玄参科、玄参属植物
1
4
玄参(拉丁学名: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俗名:黑参、八秽麻、水萝卜、浙玄参、元参[4]玄参科(拉丁学名:Scrophulariaceae),玄参属(拉丁学名:Scrophularia)植物。[2]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植株高大,花序大分支多。[5]玄参是中国特有种,仅在中国自然分布,且分布范围广,[5][6]分布于中国陕西河北以南各省区,向西至四川贵州省[3]玄参生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竹林、溪旁、丛林及高草丛中,亦有人工栽培。[7]
玄参支根数条,纺锤形胡萝卜状膨大,粗可达3厘米以上。茎四棱形,有浅槽,无翅或有极狭的翅,无毛或有白色卷毛,常分枝。叶片多变化,多为卵形。花序为疏散的大圆锥花序,花褐紫色,花冠筒多少球形,上唇长于下唇。雄蕊稍短于下唇,花丝肥厚,退化雄蕊大而近于圆形。蒴果卵圆形,连同短喙长8~9毫米。花期6~10月,果期9~11月。[8]
玄参性微寒,味甘、苦、咸,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的功效。[9]玄参可应用于治疗热病伤阴,舌绎烦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白喉,擦病,痛肿疮毒。[10]玄参对于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有良好效果[11][12]。现也运用于化妆品生产,作为防冻霜、防皱霜等。[5]

栽培历史

玄参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最早于唐代在中国北方已有栽培,南宋开始在南方栽培。[5]健康记》中写道“建康出玄参”,这是中国南方出产玄参的最早记载,建康即今南京,印证了中国南朝齐、梁时医药学家、炼丹家陶弘景所说“今出近道,处处有”[13],而唐代玄参的产地仍以中国北方为主,《千金翼方·药出州土》记载华州出玄参;《范子计然》中提到“玄参出三辅青色者佳”;《太平寰宇记》记载唐代河南府有玄参入贡。《赤城志》记载台州天台山出玄参。[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