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甲-抖音百科
跳甲俗名地蹦子、地格蚤、菜蚤子、土跳蚤等,属鞘翅目,叶甲科害虫。在中国跳甲主要有4种,包括黄曲条跳甲 (Phyllotreta striolata)、黄狭条跳甲(Phyllotreta vittula Redtenbacher )、黄宽条跳甲(Phyllotreta humilis Weise)和黄直条跳甲( Phyllotreta rectilineata Ghen)。其中,黄曲条跳甲是跳甲的主要种类,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黄狭条跳甲和黄宽条跳甲分布在中国东北、西北等地;黄直条跳甲分布在中国华东、华南等地。[1] 跳甲成虫体长约2毫米,长椭圆形,黑色,有光泽,前胸背板及鞘翅上有许多刻点,排成纵行。鞘翅中央有一黄色纵条,两端大,中部狭而弯曲。后足腿节膨大,善跳。卵长约0.3毫米,椭圆形,初产时淡黄色,后变乳白色。幼虫体长4毫米,长圆筒形,尾部稍细,头和前胸背板淡褐色,胸腹部黄白色,各节有不显著的肉瘤。蛹长约2毫米,椭圆形,乳白色,头部隐于前胸下面,翅芽和足达第5腹节,腹末有1对又状突起。 在每年5-6月时,跳甲成虫严重危害叶片,多发生于清晨。成虫主要食害板蓝根、山茱萸、枸杞子等中草药叶片,幼虫主要蛀蚀中草药根部。成虫、若虫咬食叶片,受害叶片形成不规则缺刻及小孔,有时全株叶片被食光。幼虫蛀根会引起植物死亡。[2] 简介
跳甲俗称“土崩子”“圡[tǔ]跳搔”。以危害十字花科蔬菜为主,亦危害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春秋两季发生严重。跳甲属昆虫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生物学研究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