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若岗日冰川,位于藏北高原![]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在6000米至6800米之间,最高峰海拔6482米。普若岗日冰川表面平坦,呈西北-东南走向分布,冰原向四周山谷放射溢出50多条长短不等的冰舌,最低处海拔5350米。覆盖总面积达423km²,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中低纬度冰川,也是世界上南极和北极以外最大的冰川[1][4][3]。 1999年9月,姚檀栋院士带领的科考队首次抵达普若岗日冰川进行科学考察,并根据冰川规模和形态确认普若岗日为冰原。普若岗日冰原主要受印度季风和中纬度西风带控制,属于极大陆型冰川,它由数个相互连接的平坦冰帽组成,从空中俯瞰为一大三角形,冰原周围分布着若干依赖冰川融水补给的湖泊,北坡流入多格错仁,西坡流入令戈错,东南坡流入赤布张错[5][6][7]。自1976年以来,普若岗日冰原退缩幅度每年约4米,总面积减小约5%。[8]研究显示,2021年普若岗日冰原面积已缩减为约389平方公里。自2018年6月1日起,普若岗日冰川进入生态恢复期,暂停各类旅游接待服务[9]。2024年8月启动的第二次青藏科考“守护水塔——‘一原两湖三江’重大标志性科考活动”,聚焦普若岗日冰原(一原)、色林错—纳木错(两湖)和长江源—怒江源—雅江源(三江)等关键区域,开展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自然地理
普若岗日冰川位于西藏那曲地区双湖县东北,属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分布范围介于北纬33°44′-34°03′,东经89°-89°20′,距双湖县90公里,距那曲镇560公里[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