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尾竹-抖音百科
凤尾竹(学名:Bambusa multiplex 'Fernleaf')[3],异名(Bambusa multiplex f. fernleaf)[1],是一种常绿丛生灌木[4],原产于中国,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华东、华南、西南、台湾、香港等地区[1]。凤尾竹是一种喜阳植物[4],但不耐暴晒;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但怕水涝[5];稍耐荫蔽[4],喜欢半阴半通风的环境[5],耐寒性较差,适宜在中国南方地区生长[4]。 凤尾竹的植株高3~6米,比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矮[3],竹竿中空,小枝下弯,呈绿色。竿箨[tuò]早落,箨鞘呈梯形,背部光滑无毛,顶端弯曲呈不对称拱形[1]。叶片呈羽状排列,形似凤尾[3],叶基部近圆形,叶片下面密被短柔毛。花朵假小穗单生或以数枝簇生,花基部的鞘状苞片呈线状披针形。未见成熟颖果[1]。 凤尾竹是一种栽培植物,体态优雅,枝干细长,竹竿上端枝叶繁茂,观赏性很高。小型的凤尾竹适宜作为盆栽植物[4],大型的凤尾竹则适宜栽种于寺庙庭院内[1],或者作为城市绿化、美化植物[5]。 历史记载
凤尾竹是孝顺竹的栽培种[1],在中国古代,元代李衍以及清代陈鼎的两篇《竹谱》均记载了凤尾竹的形态特征及其命名由来,都记载了凤尾竹的叶子形似凤尾这一事实。此外,对凤尾竹的文化记载可见于宋代邓椿的《画继》卷三中,其中记载了程堂进士喜欢画墨竹,且擅长画凤尾竹。这一事实在元代夏文彦的《画绘宝鉴》中也有体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