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拉丁学名:Homo erectus pekinensis;[2]英文名:Peking Man[1]),亦称“北京直立人”“北京猿人”,为直立人种。[5]1927年首次在中国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洞穴内发现北京人化石。生存年代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地质年代属更新世中期。[8][1]
截至1993年,已发现头盖骨6 个、头骨碎片12块、下颌骨15块、股骨7段、胫骨1段、肱骨3段、锁骨1根、月骨1块、牙齿157枚,它们代表着40余个个体(包括男女老幼)。[9]202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团队应用CT扫描和3D重建等一系列新技术手段,从周口店第15地点的哺乳动物化石中识别出一块人类顶骨,该化石的发现,使得周口店遗址新增一处人类化石地点。[10] 北京人头顶部低平,前额后倾,眉脊突出且左右相连,牙齿粗大、呈铲形,头盖骨最宽处在两外耳门附近,平均 脑容量为1088毫升。鼻梁较塌,前吻突出,下颌后收,肢骨比现代人粗壮。北京人平均身高男性约一米六二,女性约一米五二。[6]上、下肢骨的大小形状比例和肌肉附着点基本接近现代人,但其头骨带有较多原始特征。[11]北京人群居洞穴,狩猎为生。使用的工具是石器和骨器,但制造粗糙,用途多未分化,相当于旧石器时代初期的制作形式。洞穴内还发现木炭、灰烬、烧石烧骨等痕迹,证明北京人已学会用火和管理火。[12][11] 北京人及其文化的发现,把中国人的历史向前推进到距今大约50万年前。[13][1]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