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所著小说
《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是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创作的半自传体中篇小说[1],于1925年问世。
小说讲述了出身贫苦的青年盖茨比,爱上了来自上流社会的美丽小姐黛西,为迎娶她而努力奋斗、[]身上流社会,却惨遭抛弃、最终死于非命的悲剧故事[2]。不仅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时期纸醉金迷而又复杂多样的社会文化,也生动地描绘了当时青年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3]。以盖茨比的人生悲剧折射出爵士时代“美国梦”终将幻灭的残酷现实,以及那一代青年人在迅速现代化的世界之中所感受到的深深焦虑和迷惘,并对人们近乎丧失理性的享乐精神与生活态度,展开了寓言式的深刻反思与批评。[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不但情节引人入胜,亦在叙事与象征两个层面革新了小说的表现手法[1][2],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已被公认为美国现代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菲茨杰拉德也被誉为美国“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Arthur Mizener, 1951, p.xii)[4]

成书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权力中心开始由欧洲向美国转移,美国进入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的高速发展时代。年长一辈崇尚节俭和自我约束的清教徒伦理受到了冲击,社会文化向金融中心纽约看齐,消费、享乐在整个社会风行一时。如菲茨杰拉德所说,彼时“占国家十分之一的整个上层阶级都生活在巨额财富带来的无忧无虑之中……一切似乎都是光明的、浪漫的”[5]。在这样一个充满戏剧性和现实激情的时代,叛逆的年轻一代以“一个人可以成为他想成为的那个人”(Pearson, 1984, p. 27)为信念,乐观憧憬以物质财富作为基础、追求生活无限可能性的“美国梦”,也就应运而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