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

三国时期蜀汉为争夺荆州所发动的战争
1
4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Xiāo]亭之战(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6]
蜀汉因荆州归属问题与孙吴交恶,在长期僵持后,曹丕刘备相继称帝,孙权派吕蒙攻打荆州,俘虏并杀死关羽,这一举动导致蜀国和吴国之间的抗魏联盟破裂,蜀汉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起兵讨伐孙吴,发动夷陵之战,双方相持数月后吴军发起反攻。孙权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刘备惨败于陆逊。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7]从此蜀汉彻底丧失有关荆州地区的所有权,蜀汉政权被长期限制在三峡地区之内。[3]
夷陵之战对三国鼎足而立局面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2]史学界一般认为,三国分立之势在夷陵之战后更加稳固。[8]

历史背景

吴蜀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