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

天门冬科沿阶草属草本植物
1
4
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L. f.) Ker-Gawl.),又名沿阶草麦门冬矮麦冬、狭叶麦冬、小麦冬、书带草、养神草等,是天门冬科Asparagaceae沿阶草属草本植物。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阴湿处、林下或溪旁。分布于中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韩国巴西等7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部分省区有分布或栽培。[1][2]喜温暖湿润气候,喜荫蔽环境。耐寒,耐盐碱,耐干旱贫瘠。[3][4]年均温16~17℃间生长良好。[5]
麦冬植株高15~40厘米。[6]根较粗,茎很短,地下走茎细长。叶丛生,禾叶状,边缘具细锯齿。具几朵至十几朵花,花被片披针形,常稍下垂而不展开,白色或淡紫色。浆果球形,成熟时蓝黑色。种子球形。花期5~8月,果期8~9月。[1]
麦冬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味甘、微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滋阴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的功效。[7][6]麦冬可作为营养补充剂、保鲜剂、天然食品添加剂、调味剂的天然原料加以利用。[8]麦冬草植株可作为盆栽欣赏,也可用于草坪绿化。[9]

名称来源

麦冬名源于“[mén]冬”,最早见于先秦著作《山海经·中山经》之条谷山:“其木多槐、桐,其草多芍药、虋冬。”《尔雅》“虋冬”条,注释中解释道:“药草也;虋、门字异音同耳;虋,门俗字。”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在天门冬条中写道:“草之茂者为虋,俗作门”;其次,在麦门冬条中记载:“麦须曰虋,此草根似麦而有须,其叶如韭,凌冬不凋,故谓之麦虋冬,及有诸韭、忍冬诸名。俗作门冬,便于字也”。明代杜文[xiè]的《药鉴》一书中将麦门冬改名为麦冬,此后,麦门冬和麦冬两个正名并存于后世的本草书籍中。如清代的《本草从新》、《本草备要》等本草书籍以“麦门冬”为正名;清代的《本草求真》、《本草害利》等本草书籍以“麦冬”为正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