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

美籍华裔数学家、菲尔兹奖、沃尔夫奖获得者
1
4
丘成桐(英文名:Shing-Tung Yau,1949年4月4日—),出生于广东汕头,祖籍广东蕉岭,美籍华人数学家,[1][2][3][9]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学数学系和物理系荣休教授[8]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求真书院院长、[10]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11]香港中文大学致真交叉数学科学院创院院长、[12]香港科学院名誉院士、[13]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主任。[8]2024年1月,丘成桐担任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首任理事长。[14]
丘成桐1966年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数学系,本科三年提前毕业。1969年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1971年获得博士学位。1972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助理教授,1974年加入斯坦福大学,历任副教授、教授。此后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数学研究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哈佛大学等执教过,历任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主任、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主任、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科学与应用中心主任等职务。[8]2022年4月从哈佛大学退休,全职任教于清华大学,为中国培养优秀的数学科技人才。[15]在丘成桐所培养的学生中,有些已经成为世界和中国数学界的核心成员和骨干力量。[8]
丘成桐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和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大师之一,[8]他证明了卡拉比猜想,[1]开创了数学中极为重要的分支“几何分析”,[15]与R. Schoen合作证明了正质量猜想,与郑绍远合作解决了实Monge-Ampere方程的Dirichlet(边值)问题并对凸超曲面问题——Minkowski问题给以完整的证明,[1]与连文豪、刘克峰合作证明了镜对称猜想,[7]影响遍及拓扑学代数几何广义相对论、表示理论等众多数学和物理领域,[16]1982年获得国际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1994年获得克拉福德奖。2010年获得沃尔夫数学奖。2018年获得马塞尔·格罗斯曼奖。2023年获得邵逸夫数学科学奖。曾被纽约时报称为“数学皇帝”。[8]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