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遗址

以龙山文化为主的遗址
1
4
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还包括少量的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和庙底沟二期文化的遗存,[2]距今4300~3900年。[1]陶寺遗址是中华民族起源与发展的重要实证。[3]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陶寺乡[1],地处汾河岸边、临汾盆地[4],遗址总面积约400万平方米[3],包括陶寺、东坡沟、沟西、宋村、中梁5个村[1]。自1978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等单位联合对陶寺遗址进行了四十多年的考古探索。陶寺遗址遗存内容丰富,主要遗存类型包括:城墙、夯土建筑基址、墓葬、房子、窖穴、陶窑、石灰窑、水井、壕沟、路土、石器加工遗迹、灰坑和灰沟等。出土文物约5000件,类型主要包括陶器2000余件,石器约2500件,玉器100余件,骨器100余件,漆木器40余件,铜器3件,建筑构件若干等。其中彩绘龙盘、陶鼓[tuó]鼓、特[qìng]玉石[yuè][shū]、铜铃、朱书陶扁壶残片、刻花白墙皮、陶板瓦、白灰地坪及人、狗、猪的骨架等具有重要价值。[1]2024年11月12日,陶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5]
1988年,陶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陶寺遗址被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2021年,陶寺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3]

历史沿革

陶寺遗址于1958年被发现。[6]1978~1987年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联合临汾行署文化局开展工作。在此过程中,对相关区域进行了揭露,包括居住区和墓葬区,共发掘墓葬达一千余座。其中有9座大贵族墓葬,这些墓葬出土了众多精美文物,像陶龙盘、陶鼓、鼍鼓、大石磬、玉器、彩绘木器等。陶寺文化也因这些文物的出土而得以确定。[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