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伊君

中国工程院院士、激光技术专家
赵伊君(1930年11月26日-2022年12月21日),出生于北京市,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县(今安国市[1],毕业于北京大学,激光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研究员,[2][3]被誉为“神光利剑第一人”。[4]
赵伊君长期从事原子分子物理、物理力学、激光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5]他在中国首次提出激光脉冲引起固体热激波产生高压层裂和连续波激光使材料软化产生力学-热学联合破坏的问题。[3]20世纪80年代中期,赵伊君开始集中精力进行强激光技术的研究工作,帮助中国强激光技术[]身世界先进水平行列。[1]20世纪90年代后,赵伊君主持武器系统及外场静态与准动态打靶实验总体技术研究。[6]1997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3]2010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7]

生平

早年与教育经历

1930年11月26日,赵伊君出生于北京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小学、中学学业均跟随父母在颠沛流离中完成。[1]1943年,赵伊君和弟弟赵伊笋跟随母亲随着苦难的迁徙人流,穿越炮火纷飞的战区,来到重庆与父亲赵广增汇合。[8]当时恶劣的生存环境让赵伊君患上了神经性胃痉挛,导致进食困难,休学半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