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珩

中国光学之父、两院院士
1
4
王大珩[héng](1915年2月26日—2011年7月21日)[1],出生于日本东京,[2]原籍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3]中共党员,应用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高级顾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院长。[4][5][6][7]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主要从事光学研究,1942年王大珩被英国伯明翰昌斯公司聘为助理研究员,1948年回到中国[8]。1951年筹建仪器馆(后改名为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光机所),任馆长(所长)。[9]1960年任“150工程[a]”总工程师,1962年开始分别组建长春光机所西安分所[10]上海分所[b]、大邑光电所、安徽光机所、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11]:195-203是“东方红号”地面设备组负责人,[9]“863”计划创导者,参与和领导了中国科学院卫星工程,研制了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首台航天相机,第一台大型光测设备等,[12]是中国现代国防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5][13]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3]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4]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4]2018年12月被追授“改革先锋”称号。[3][12][15]发表文章或做学术报告达260篇,[11]:307编著有《七彩的分光[16]高科技辞典[17]等作品。

生平